香港道訊 (第197期)

2023年 10月出版

   香港人,特別是年輕人,飼養寵物已成為一種熱潮,只要到戶外走走,都不難看見充滿愛心的主人們,細心地陪伴著他們寵愛的「囝囝囡囡」到處遊玩,享受著主人和寵物間的「天倫之樂」。人們飼養寵物有著種種原因:愛心的表現、舒緩緊張的人際關係、驅除寂寞、尋求不會鬥嘴的「聽眾」、代替不願生育的「親情」、身分的象徵等等。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一下,飼養寵物也代表著:權力與受命、支配與依附、控制與嬌縱、指令與服從、強者與弱者、獎勵與懲罰、人為與自然,其中的主導者當然就是主人;那麼,在決定飼養寵物之前的準主人們,又是否願意認真思考一下飼養寵物的「深層意義」呢?
在今期以寵物作為主題的文章中,首先李達義的〈寵物雜談〉談及畜養寵物在人類世界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,有些動物,例如狗和貓,已經被馴化為只有依賴人才能生存,而人願意畜養寵物是經濟能力的表現。如果寵物有足夠的靈性,牠對自己的得寵,不一定感到歡欣,相反,牠可能十分擔心自己的將來,因為,寵物最淒慘的下場是被主人放棄。此外,有些人喜歡餵養野豬、野鴿、野猴、甚至野鼠,把這些動物當作自己的寵物,令牠們喪失了天然本性和謀生本領,還帶來各種侵襲人類、大量繁殖和公共衛生問題,以野生動物為寵物,絕對不值得提倡。林漢標的〈何啟忠道長軼事--與眾生靈相感通〉則提到人是否可以與其他生物溝通呢?他認為這問題在2300多年前已爭論不休,莊子與惠施曾發生激烈的「濠梁之辯」,莊子認為人可以感知魚的快樂,但惠施卻認為不可以,而人要與相處多年的寵物溝通還算容易,但若要與突然其來的野生動物溝通卻十分困難;不過在近代香港歷史中,便曾出現一位能與其他生靈相感通的人物,他就是何啟忠道長,他能與白鶴、蝴蝶、了哥等生物心靈相通,這已進入物我一體,情通於萬物的「道」的境界。心言在〈淺談道教對飼養寵物和寵物喪葬的態度〉一文中指出,人與寵物一樣皆有道性,可以接近道緣,近世大家已視寵物為家庭一分子,不把寵物視為一般動物,希望能為自己的寵物在生養死葬方面都得到善待,而道教壇堂的態度亦已漸趨開放和包容;另一方面,道教經懺的功德力是普及一切眾生的,寵物亦可藉天尊的力量得度超升,這亦反映了道教教義的道性平等觀。朱耀光的〈寵物:有生命的玩偶?〉認為現代人其實並不是那麼善待寵物的,養殖場為了將動物打造成可愛的寵物,在生產過程中對動物造成很多傷害,而主人將寵物視為子女,實質是把牠們當作玩偶操控,如將「寵物」正名為「伴侶動物」(Companion Animal)或許有助促進人與動物的平等關係,但最理想的還是人類不再需要飼養寵物。

內容簡介

編者的話 / P1
【全真傳真】全真派道長能不能養寵物 ? / P11
寵物雜談 / P2-3
【沿河慢步】「寵」是甚麼一回事 / P12
何啟忠道長軼事—與眾生靈相感通 / P4-5
【香港地】太陰星君 / P13
淺談道教對飼養寵物和寵物喪葬的態度 / P6-7
【中西會】人很渺小,小即是美 / P14
寵物:有生命的玩偶 ? / P8-9
【不不集】《紅樓夢》近況 / P15
【道漫漫】《真誥》中的眾仙真教戒(二) / P10
【非常夢】不如歸去 ? / P16


督印:黃健榮     主編: 趙球大 出版:香港道教學院
地址:新界屯門青松觀路28號綜合大樓三樓 香港道教學院 電話:(852)23708870  電郵:hktc@daoist.org
2000 - 2019© 青松觀有限公司 *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*